- 適讀年齡
- 主題繪本
- 大獎繪本
- 大師繪本
-
出版社
全部 | 明天出版社| 新蕾出版社| 蒲公英繪本館| 海豚繪本花園| 湖北少兒出版社| 接力出版社| 信誼| 啟發精選童書| 外研出版社| 蒲蒲蘭繪本館| 貴州人民出版社| 湖南美術出版社| 新星出版社| 河北教育出版社| 連環畫出版社| 外文原版出版社| 東方娃娃| 和英童書| 江蘇少兒出版社| 中國電力出版社| 湖北美術出版社| Random House|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| 南海出版社| HarperCollins|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| 愛心樹繪本館| 海豚傳媒|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|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| 新東方圖書| 海燕出版社|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| 希望出版社| 童趣出版社|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|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| 安徽教育出版社| 樂樂趣| 童立方| 文化發展出版社|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| 其它出版社|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|
- 語言
- 系列繪本
敏感、掙扎、孤獨,凡·高的一生能給孩子帶來哪些啟示?在成為大藝術家之前,文森特·凡·高過得并不快樂。他是家里的長子,底下有弟弟、妹妹。別的家庭,或許是弟弟顛顛地跟著哥哥跑,但在他家,情況倒了個個。凡·高一直生活在弟弟提奧的陰影里,他沉默內向,而提奧開朗自信、充滿魅力,長大后更是前往巴黎闖蕩,徒留哥哥在原地惆悵。
成長過程中,與弟弟相處時,長期積蓄的壓力,是否加重了凡·高的內向與羞怯?這個問題,或許只有凡·高能回答。像所有人一樣,長到相應年紀,凡·高得打工了。在家鄉附近的畫廊,他找到了一份工作。很快,“打工人”凡·高陷入困惑,困擾他的不是工資太低。畫廊里的畫很好看,但他總開心不起來,總覺得生活里缺少了一點什么。
缺了什么呢?他不知道。就像所有亂投醫的病人,凡·高聽說侍奉上帝會令人快樂,于是火速“開除”了老板,立馬搬到比利時,當上了傳教士。新工作不錯,但老問題再度襲來——他還是不快樂,總覺得生活缺少了一點什么。于是,他又回到家鄉,重新思考問題?;氐嚼霞液?,凡·高開始畫畫,但畫出來的東西,總是一團黑乎乎的褐色。是的,沒人會出錢買這樣的畫?!白灾鲃摌I者”凡·高“創業”失敗——他沒錢了。
在巴黎打拼的弟弟出場,邀哥哥到巴黎。就這樣,新生活正向凡·高招手。在巴黎,凡·高這個“小鎮青年”如魚入海,他在廣闊的藝術世界里徜徉,并且找到了明亮的“色彩律動”——這是屬于他的繪畫技巧。他也找到了朋友——同為畫家的高更。兩人住在小鎮的一所黃色房子里,開始了創作生活。
雖然是“從零開始的畫家生活”,但凡·高很快進入狀態,那個長期困擾他的問題隱于身后,他進入了狂熱的創作期,幾年里畫了兩千多張。他貪婪地吮吸著周遭的一切,目之所及之處,都將在他的畫布上浮現。舊問題消失,新問題出現,凡·高和室友吵了一架,他割傷了自己的耳朵。凡·高住進了醫院,疾病、孤獨、痛苦包圍著他。在夜色里,他發現了星空的美妙。
春天,凡·高出院。他的身體不大好,但在畫麥田時,他找了生命中缺少的東西,他找到了快樂。夏天,凡·高死在沙沙作響的田野里。他沒有辜負上天給他的天賦,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。凡·高,一個藝術家,一個悲劇性的藝術家,這個名字包含著太多意味深長。但當我打開繪本《大藝術家凡·高》,看到的卻是一個普通人,一個孤獨的普通人,他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我,名、利、世俗、道德、流言沒有困住他,他只想找到,來自生命的,純粹的快樂。
慶幸的是,他找到了。我們在生活中的某一刻,一定會有和凡·高同樣的感受——好像也沒發生什么事,但總覺得提不起勁,少點什么,具體少了什么,也說不清。正因如此,《大藝術家凡·高》適合大人讀。這本書給出的答案是,去尋找,找到一件自己熱愛的、擅長的事兒,找到后全情投入。
在以前,大人要給孩子講凡·高的故事,并不容易。凡·高的結局要怎么講給孩子呢?幸運的是,繪本《大藝術家凡·高》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。插畫中,凡·高以背影示人,他走在金燦燦的道路上,面前是一輪碩大紅日。這幅畫面象征著,凡·高走向了死亡,也象征著,他在生命最后找到了真正的道路。在無盡的掙扎中,他將無盡的痛苦傾注在繪畫里,創作了不可磨滅的、燦爛的、輝煌的作品,給世人留下了長久的、無盡的美。
《大藝術家凡·高》剝離出了殘忍的部分,用柔和的方式,精煉地抽取出了凡·高——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一生。作者以兒童能理解的方式,講述了一個藝術家的故事。這個故事或許不能立刻給孩子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,但也許會在未來的某個重大關口浮現,比如文理分科,高考后填志愿,畢業后選工作,要找什么樣的伴侶……
總有一天,孩子需要獨立地面對這個世界。而名人傳記的價值就在于,他們用一生寫就了一個“人生樣本”。孩子們會知道,生活中永遠存在困難,玉汝于成,世界上有很多種活法,未來不只有一種選擇。除了凡·高之外,“大藝術”系列還有《大藝術家莫奈》《大藝術家歐姬芙》。把這三本繪本放在一起看,頗有趣致。他們有著幾乎相同的經歷:從小愛繪畫,長大后外出學藝,遇到相投的伙伴,作品不在主流審美中,在童年的滋養下,最終開創了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。
無論如何,美總會被看見,不在當下,就在未來。